close

       在黃鵬林院長的邀請下,讓我有機會來到陽明山上的文化大學,向農學院的師生們介紹我心中的台灣農漁會。在國合會的安排下,也讓我有機會面對「中南美洲農產運銷班」來自阿根廷、巴西、智利、巴拉圭、海地、巴拿馬、厄瓜多、尼加拉瓜、宏都拉斯、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等國的農業界朋友,跟他們分享我心中的台灣農會。


       這兩個植根於台灣超過一百一十年的農民團體,她成立的宗旨、沿革、組織架構、主要任務、權力結構以及與台灣農漁民的緊密連結關係,都是介紹台灣農漁會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

       故事的開頭必須回到百年前的日治時期,在「工業日本,農業台灣」的政策下,執政者引進了「日本農協」的組織型態,其間當然經過農業組合、信用組合與農業會等組織型態的整併與演化,直到1951年國民政府邀請美國安德生博士研究發表了《台灣之農會》一書,終於確立了今日台灣農會的組織架構與功能定位。


       台灣農漁會與世界各國農民團體最大的不同在於透過信用、供銷、保險與推廣等四大股部的連鎖服務體系。從推廣工作著手,農漁民、農漁村婦女與農漁村青年有任何工作、家庭中的問題與需求,都由農漁會推廣人員給予指導或協助。在解決了農場作物的生產問題後,接續而來的農業機具、農藥、肥料、分級包裝、品牌建立、通路尋找與市場行銷等問題就交由供銷部夥伴給予支持。而生產過程中的相關災害損失與農漁民的個人健康照護,則由農漁會保險部人員在政府的支援下給予協助。信用部則是提供農漁民資金需求的服務,譬如當天午夜由農場上收成的新鮮蔬果,在分級包裝後由供銷部同仁運銷至台北果菜市場公開拍賣,拍賣所得會在當天下午前直接匯進農民在信用部的個人帳戶內。這一個連鎖服務系統已在台灣農漁村運作了幾十年,服務台灣農漁民幾十年。


       透過這四大股部的完整服務體系,農漁會在台灣充分展現了她的社會力、經濟力、教育力與政治力,這些不同面向的影響力就點點滴滴的灑落在台灣319個鄉鎮與村落。例如介紹信用部,可能就會舉業績一流的板橋區農會或人才濟濟的蘆洲區農會來說明;而要宣傳供銷部業務當然不能漏掉信義鄉農會、斗南鎮農會或是枋寮地區農會。希望運用精采的故事輔以活潑的PPT,能夠讓外國朋友或其他產業了解農會,認識漁會。


       在聆聽中南美洲十一個國家的農業報告之後,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一句話是某國學員說的「在我的國家,農民是孤單的,市場是壟斷的。」或許台灣農業仍有許多未臻完善之處,但是外國朋友卻是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們。當然,在面對日益嚴酷的農業環境,正如同愛因斯坦所說的「用製造出問題的相同思維無法解決問題,我們得學會用嶄新的方式看待世界。」希望我們能以嶄新的思維,循著正確的方向,攜手持續的走下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eire1961 的頭像
    freire1961

    我與台灣的農漁會

    freire19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