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最後一梯次的「農漁會總幹事業務研討會」在上週順利的落幕了!百餘位農漁會CEO齊聚農訓協會,一起上課;共同研討;同登高峰。在農委會的精心規劃下,馬英九總統於開訓時給了總幹事們最大的支持,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則於結訓時寄於總幹事們最高的期待。
正如同馬總統所說的,農漁會是台灣在地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民團體,不只扮演著農漁民與政府間溝通橋樑的角色,更深刻的引領著台灣2300萬同胞的生活品質與身心靈健康的發展趨勢。如此重要的人民團體,她的領導人的培訓自然引起多數人的關注,面對著包含近30位新任總幹事的第三梯次學員,我則不揣淺陋的提出「當下正是決定未來百年農漁會命運的重要時刻」,來與總幹事們分享。
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上,342位總幹事的「共同抉擇」不只會影響台灣的農漁會能否順利通過民國100年的考驗,更決定了下一個「百年農漁會」的重要根基,而這個重要的「共同抉擇」有二:
第一,「誠實的面對農漁會組織變革的問題」。
在「全國農會」與「全國漁會」議題的討論進程中,政府快速的通過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,讓這個議題的討論加添了許多複雜的因素。但危機就是轉機,如何利用這次的機會點,讓342位農漁會總幹事能夠一起坐下來,冷靜的思考、無私的決定。這次的問題不會僅止於全國農會與全國漁會是否成立的範圍,這次的議題範圍勢必擴及整體農漁會組織架構變革的層次。漁會的部份尚稱單純,但未來的台灣農會究竟應該是四級制、三級制抑或是二級制?如何決定才能夠建立一個長治久安與永續發展的台灣農漁會體系,繼續為農漁民服務一百年,也為辛苦的農漁會員工提供一個幸福安定的工作環境。
第二,「勇敢的面對農金資通路整合的問題」。
台灣農漁會擁有1144個金融通路,加上其他超市、辦事處總數更是超過1700個據點,如此龐大通路的整合在農業金融法的通過與農業金庫的成立後,似乎讓人看到一線曙光,但許多的困難與障礙讓這個重要議題變得困難重重,許多總幹事由希望變成絕望所呈現的「不耐煩」讓人嗅到事情的轉機。在四年前的農訓協會金融專家會議中就已提出,這個龐大農業金融通路的價值,每年至少在50至80億之間,這個利潤對經營困難的農漁會而言太重要了!寄望342位農漁會領導人能夠凝聚共識、齊一行動,勇敢的排除障礙。
上述的兩個問題並非新的議題,但提出解決策略的責任重擔剛好就落在這一屆次的總幹事肩上。我們相信,只要342位農漁會總幹事願意像三梯次的業務研討會般,一起坐下來,冷靜的分析,無私的討論,您們的「共同抉擇」一定是解決前述問題的最好答案。(本文刊載於234農訓雜誌)
留言列表